首页 | 学报简介 | 编委会 | 投稿指南 | 订阅指南 | 过刊浏览 | 论文模版  | 联系我们

 
文章摘要
薛轶燕,苏励.痰瘀同治法临床应用概况[J].江西中医药,2007,(1):66~67
痰瘀同治法临床应用概况
投稿时间:2006-07-30  修订日期:2006-07-30
DOI:
中文关键词: 疲瘀同治法 临床应用
英文关键词: 
基金项目:
薛轶燕,苏励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,上海200032
摘要点击次数: 5735
全文下载次数: 33
中文摘要:
      “痰瘀同源、同病,痰瘀同治”,古有此说,并得到后人的普遍认可。《内经》认为“津血同源”,然痰乃津血所成,这是痰瘀同源同病的最早记载。到了元代,朱丹溪首先明确了“痰瘀同病”之说。《丹溪心法》曰:“痰央瘀血,遂成窠囊”;《景岳全书》谓:“津凝血败,皆化为痰”;《血证论》则云:“血积既久,亦能化为痰水”。痰瘀同源,痰瘀同病,痰多夹瘀,瘀多兼痰,两者有着难以分割的内在联系。很多疾病过程中,或者贯穿着痰瘀同病的病理机制,或者存在着痰瘀同病的病理阶段。近年来,不少学者医家从多方面进行了有关痰瘀同病、同治的临床研究工作
英文摘要:
      
查看全文   查看/发表评论  下载PDF阅读器
关闭

您是本站第 104161001 位访问者

版权所有:《江西中医药》编辑部
主管单位:江西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:江西中医药大学、江西省中医药学会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818号江西中医药大学致远楼3307   邮政编码:330004   电话:0791-87119831(办公室) 87119827(广告)   传真:0791-87119830

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